焊缝完整性与性能补充检测(保障整体可靠性)
除缺陷检测外,需结合焊接件功能需求,补充 “焊缝尺寸检测”“耐压 / 密封性检测”,确保焊缝不仅无缺陷,还满足设计性能要求。
1. 焊缝尺寸检测(基础合规性)
通过直尺、焊缝量规、游标卡尺检测,核心项目:
焊缝高度(余高):对接焊缝余高≤3mm(厚壁焊缝≤5mm),过高易产生应力集中,过低则强度不足;
焊缝宽度:角焊缝宽度需覆盖母材坡口边缘,且两侧不对称偏差≤1mm;对接焊缝宽度比坡口宽 2-4mm(每侧 1-2mm);
咬边深度:承压焊接件咬边深度≤0.5mm,非承压件≤1mm,连续咬边长度>100mm 需打磨补焊;
凹陷 / 错边:对接焊缝凹陷深度≤0.5mm,错边量≤壁厚 10%(且≤3mm),避免因尺寸偏差导致受力不均。
2. 耐压与密封性检测(承压焊接件专属)
针对压力容器、管道等承压焊接件,检测焊缝是否泄漏,补充缺陷检测的不足:
水压试验:充满水后加压至设计压力的 1.25-1.5 倍,保压 30-60 分钟,观察焊缝表面是否有渗水、水珠,无泄漏为合格,可检出 “微小开口缺陷”(如未完全焊透的细缝);
气密性试验:适用于忌水焊接件(如真空腔体),充入压缩空气(压力 0.2-0.4MPa),焊缝表面涂肥皂水,无气泡为合格;
氦质谱检漏:高精度检漏(适用于真空、核工业焊接件),氦气渗透率<1×10⁻⁹Pa・m³/s 为合格,可检出 UT/RT 无法识别的 “微缝隙”(宽度<0.001mm)。
,压力管道磁粉检测机构。

储罐焊缝(尤其是罐壁纵环缝、罐底边缘板焊缝、接管与罐壁连接焊缝)是泄漏高发部位,需通过无损检测排查表面及内部缺陷,常用方法包括磁粉检测(MT)、超声波检测(UT)、射线检测(RT),不同焊缝适配不同检测方式。
罐壁焊缝探伤(纵缝 + 环缝)
罐壁承受内压与液柱压力,纵缝(垂直方向)和环缝(水平方向)需重点检测。
磁粉检测(MT):主要针对焊缝表面及近表面缺陷,覆盖所有焊缝表面及两侧 20mm 热影响区。检测前需清理焊渣、飞溅,表面粗糙度≤Ra25μm,采用湿磁粉法(磁粉浓度 10-20g/L)配合磁轭交叉磁化,重点排查裂纹(线性磁痕)、表面未熔合(条状磁痕)、表面气孔(点状磁痕)。任何长度的表面裂纹均需标记返修,未熔合长度>10mm 需判定为不合格。
超声波检测(UT):针对焊缝内部缺陷,对纵缝 扫查,环缝按比例抽检(抽检比例≥20%,且需覆盖所有焊工焊接的焊缝)。采用纵波直(检测内部夹渣、未焊透)和斜(检测内部裂纹、层间未熔合),按 NB/T 47013-2015 标准执行,合格等级为 Ⅱ 级(无裂纹、未焊透,内部夹渣单个面积≤100mm²)。例如,罐壁厚度≥12mm 时,需用 K2.5 斜扫查焊缝全厚度,确保无深层内部缺陷。
射线检测(RT):作为 UT 的补充,用于纵缝、环缝的关键部位(如焊缝交叉点、返修部位),抽检比例≥5%。通过 X 射线或 γ 射线成像,观察底片上的缺陷影像,重点识别内部裂纹(黑色线性影像)、未焊透(连续黑色条状影像)、密集气孔(多个黑色圆点),合格等级为 Ⅱ 级,不允许存在任何裂纹和未焊透。
,漳州压力管道磁粉检测。

焊缝检测是检测金属材料或部件内部的裂纹或缺陷。常用的检测方法有:x光检测、超声波检测、磁粉检测、渗透检测、涡流检测、γ射线探伤等方法。物理探伤是在没有化学反应的情况下进行的无损检测。物理探伤是在没有化学反应的情况下进行的无损检测。便携式超声波焊缝缺陷检测仪可快速、方便、无损伤、准确地检测、、评估和诊断各种工件内部缺陷(裂缝、夹杂物、孔隙、未焊接、未熔化等)。用于实验室和工程现场检测。广泛应用于焊缝检测、工程机械制造焊缝质量评价、钢冶金、钢结构制造、船舶制造、石化设备制造等需要缺陷检测和质量控制的行业。
